今天要聊的这个话题,也是跟“翻墙”有点沾边滴,而且是为后续的某些博文做铺垫。
★本文的“目标读者”和“使用场景”
◇使用场景
有时候,你因为种种原因,需要使用某款【网络】软件,但是该软件又【不】提供“代理设置”的配置界面和功能。
如果你直接使用该【网络】软件的话,(在网络通迅过程中)服务器端可能会记录并保存【客户端 IP】(也就是你的【公网 IP】)。如此一来,可能会产生一些隐私方面的风险和担忧。
俺今天要聊的话题就是——如何让那些【没有】代理功能的软件,也通过代理进行联网。
◇目标读者
首先,本文面向那些【有一定折腾能力】的同学。在这篇教程中,俺会介绍 N 种【思路】(方法论)。考虑到篇幅,每一种方法的配置,都只是【点到为止】。喜欢折腾的同学,可以根据俺给出的思路,配合俺介绍的软件,自己动手实践一下。
其次,本文面向的是那些“比较注重隐私和隐匿性”的同学们。因为只有当你比较注重这些,才愿意为此而折腾。
◇关于【匿名化】
本文的主题是——如何让【没有】代理功能的软件,也通过代理进行联网。
对于特别注重隐私和匿名的同学,仅仅使用“代理”当然是【不够】滴!为了实现【匿名性】,你不仅要让网络软件走代理,而且还要通过【匿名网络】来消除网络痕迹。
所以,在本文每一个方法论的末尾,都附上一个
◇如何匿名化的小节。讲述该方法论如何搭配【匿名网络】。(为了打字省力,俺以 Tor 来举例;使用 I2P 的同学,请依样画葫芦。)
由于本文讨论的是【代理】的话题,所以本文涉及的【隐匿性措施】都仅仅是【网络层面】。但俺要强调的是——为了做到彻底的防范,你需要在【每一个层面】保护你的隐匿性。很多人虽然使用 Tor,但还是暴露了身份。因为他们【忽视】了其它某些层面的防范。
下面这篇教程介绍了【每一个层面】的防范:
《为啥朝廷总抓不到俺——十年反党活动的安全经验汇总》
★预备知识
◇“HTTP 代理”与“SOCKS 代理”有啥【差异】?
简而言之,“HTTP 代理”是针对【HTTP 协议】而设计的(此处所说的 HTTP 协议包括 HTTPS);而“SOCKS 代理”是为了支持【多种协议】而设计的。
另外,“SOCKS 代理”的层次比“HTTP 代理”更【低】——它对应于 OSI 7层模型的第5层【会话层】(session layer)。
如果你不了解“OSI 模型”,可以看如下这篇很全面的扫盲:
《计算机网络通讯的【系统性】扫盲——从“基本概念”到“OSI 模型”》
◇“SOCKS4 & SOCKS4a & SOCKS5”都有啥【差异】?
为了直观,放一个对照表(如下)。详细的说明参见维基百科的“这个页面”。
协议类型 | 远程域名解析 | IPv6 支持 | UDP 支持 |
---|---|---|---|
SOCKS4 | NO | NO | NO |
SOCKS4a | YES | NO | NO |
SOCKS5 | YES | YES | YES |
“远程域名解析”需要单独强调一下。
当年设计 SOCKS4 的时候,并【未】考虑 DNS 的问题。所以客户端与 SOCKS4 服务端建立连接时,需要发送“4字节”的 IPv4 地址。
后来 SOCKS4a 增加了这个特性(又叫做“服务端 DNS 解析”)。客户端可以把【域名】发给 SOCKS 代理的服务端,然后由 SOCKS 服务端完成域名解析。这个特性【很重要】,原因至少包括——
如果你在【本机】进行域名解析,并且你的操作系统的 DNS 是传统的设置。那么,你的“DNS 查询请求”会通过网络【直连】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 ISP 监控你的网络流量,就可以看出你在访问【哪些域名】的网站。
有鉴于上述原因,你使用的 SOCKS 代理,至少要选 SOCKS4a(SOCKS5 当然更好)。
◇两种 HTTP 代理——转发 VS 隧道
HTTP 转发
这是传统的方式。网络软件(比如:浏览器、IM)把自己想要的 URL 网址发给 HTTP proxy,当 proxy 拿到 URL 之后,向目标网站发起 HTTP 请求,获取 URL 对应的内容(页面/脚本/图片/等等),然后 proxy 把内容返回给网络软件。
使用这种代理,网络软件在进行 HTTP 通讯时,采用的依然是 HTTP 协议中常见的那几个 method(GET、POST、PUT 等等)。
这种代理也被称作“relay 或 forward”
HTTP 隧道
另外还有一种不太一样的 HTTP Proxy,使用一个专门的 HTTP method——【CONNECT】。用了 CONNECT 这个 method 之后,网络软件发给 proxy 的就【不再是】URL 网址了,可以是任意的【主机:端口】二元组。proxy 拿到“目标主机 & 端口”之后,尝试与该主机建立连接。然后,proxy 就可以充当“目标主机”和“网络软件”之间的中转——网络软件发出的数据通过 proxy 转发给目标主机的指定端口,而目标主机发出的数据也通过 proxy 返回给网络软件。
这种方式可以用来实现“各种 TCP over HTTP”(比如:SSH over HTTP 或 RDP over HTTP),所以也称为“隧道”(tunnel)。
(关于“隧道协议”的更多介绍,参见博文《计算机网络通讯的【系统性】扫盲——从“基本概念”到“OSI 模型”》)
◇“HTTP 代理”与“SOCKS 代理”如何【互相转换】?
如果你使用的网络软件,仅仅支持 HTTP 或 SOCKS 的【其中一种】,而你用的代理是【另外一种】。那么就需要进行两种代理协议的【转换】。
HTTP 转 SOCKS
(如果你手头只有 SOCKS proxy,但你使用的网络软件只支持 HTTP 代理,就需要使用这种转换)
通过 Privoxy 来进行这种转换。Privoxy 本身可以充当 HTTP proxy,然后可以把数据转给别的 SOCKS proxy。
关于 Privoxy 的详细教程,参见《如何用 Privoxy 辅助翻墙?》
SOCKS 转 HTTP
(如果你手头只有 HTTP proxy,但你使用的网络软件只支持 SOCKS 代理,就需要使用这种转换)
通过 Tor(或 Tor Browser) 来进行这种转换。“Tor 客户端”本身可以充当 SOCKS proxy,然后可以把数据转给别的 HTTP proxy。
关于 Tor 的详细教程,参见如下几篇:
《“如何翻墙”系列:关于 Tor 的常见问题解答》
《“如何翻墙”系列:扫盲 Tor Browser 7.5——关于 meek 插件的配置、优化、原理》
《扫盲 Arm——Tor 的界面前端(替代已死亡的 Vidalia)》
◇端口转发(Port Forward)
本文后续部分会聊到“端口转发”这个招数。不太了解这个概念的同学,先看下面这篇博文(其中扫盲了“端口转发”的概念和工具)
《多台电脑如何【共享】翻墙通道——兼谈【端口转发】的几种方法》
★方案1:VPN
先来聊 VPN,因为这是大伙儿最容易想到的方法,也是操作起来最简单滴。
◇原理
简而言之,VPN 具有类似于“全局代理”的效果。也就是说,只要操作系统中开启了 VPN,整个系统中所有软件的网络传输,都会自动通过 VPN 服务器中转。所以,就算某个软件本身不支持代理,只要该软件运行在 VPN 的环境中,该软件的网络传输也会经过 VPN 服务器中转。此时,目标网站看到的是【VPN 服务器】的 IP 地址。
数据流的示意图如下:
网络软件 <<==>> VPN客户端 <<==>> VPN服务器 <<==>> 目标网站
◇优点——配置简单
由于 VPN 本身具有“全局代理”的效果,网络软件【无需任何配置】。
这是该方案最主要的优点。
◇缺点——缺乏灵活性
同样是由于“全局代理”的效果,导致这个方案【缺乏灵活性】。
比如说:如果你希望某个网络软件直接联网,另一个网络软件走代理。用 VPN 就行不通啦。
再比如说:你有两个不同的软件,需要走不同的代理,用 VPN 也不好弄。
◇相关软件及配置
VPN 的软件非常多(各个平台都有),而且懂的人也很多,俺就不列举了。
◇如何匿名化?
某些 VPN 软件(比如 VPNgate)本身提供了【代理设置】的功能——也就是说,可以让【VPN 客户端】通过代理联网。
对于这类 VPN,你可以采用【VPN over Tor】的方式,就可以实现【匿名化】。由于 VPN 本身具有【全局】性质,所以你在搞“VPN over Tor”的招数时,“Tor 客户端”必须位于【另一台主机】。
对于【VPN over Tor】的方式,就算 VPN 服务器记录了【访问者 IP】,这个 IP 也只不过是【Tor 出口节点】的 IP,与你本人的公网 IP 毫无关系。由于 Tor 的匿名网络会经过【三次随机跳转】,而且每隔几分钟就会变换线路(详情参见《关于 Tor 的常见问题解答》);这种情况下,逆向追溯非常非常难。数据流的示意图如下:
网络软件 <<==>> VPN客户端 <<==>> Tor客户端 <<==>> Tor匿名网络(3重跳转) <<==>> VPN服务器 <<==>> 目标网站
如果你采用俺常年唠叨的【基于 TOR 的双重代理】,让某个翻墙工具作为 Tor 的【前置代理】,则数据流变得更加复杂(逆向追溯【更加不可能】):
网络软件 <<==>> VPN客户端 <<==>> Tor客户端 <<==>> 翻墙工具客户端 <<==>> 翻墙服务器 <<==>> Tor匿名网络(3重跳转) <<==>> VPN服务器 <<==>> 目标网站
请注意:
由于 Tor 有很长一段时间(2010~2014)无法在天朝独立联网(GFW 屏蔽了 Tor 在全球的节点),因此很多墙内的同学会采用“Tor over VPN”的方式,让 Tor 联网。“Tor over VPN”与“VPN over Tor”,这两者是【相反】滴,别搞混喽。
★方案2:对“网络软件”的进程注入
说“进程注入”,可能很多读者不知所云。但如果举 SocksCap 的例子,很多同学就明白俺要说啥了。
◇原理
以 SocksCap 为代表的这类软件,可以对其它上网软件的进程进行注入(把自己的某个动态库注入到上网软件的进程中)。
通过注入自己的动态库,就可以截获(被注入的)上网软件的网络行为,并修改其网络行为使网络通讯的数据转向指定的代理。
◇优点——比较灵活,可以实现【进程级】的设置
相比 VPN 方式,该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【灵活性】。
所谓的【进程级】就是说——即使对【同一个软件】的多个进程,你可以通过该方法,让某几个进程的网络通信走代理,而另几个进程则网络直连。。
◇缺点1——兼容性比较差
该方法的最大缺点是【兼容性】。
因为不同的软件,其内部实现方式,差异很大。采用“进程注入”,【未必】都有效。
俺在 Windows 和 Linux 下都尝试过这种方式,经常发现有些网络软件用这招不灵(未能实现转发)。
◇缺点2——稳定性比较差
另一个缺点是——有可能导致软件运行不稳定。
因为不同的网络软件,可能由不同的编程语言开发,可能由不同的编译器编译,编译时可能有不同的编译选项。
所以,对网络软件搞了进程注入之后,可能会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,甚至可能导致网络软件在运行时崩溃。
◇相关软件及配置
下面这几款软件,都是通过进程注入的方式,让网络软件的网络流量转向 SOCKS 代理。
SocksCap(Windows)
在 Windows 的同类软件中,SocksCap 大概是最老牌滴。使用教程参见“这个页面”。
目前网上流传最广的是 2.40 版本,大约2006年左右发布。开发该软件的“Permeo 公司”如今已经没了,当年的官网也没了。如果你要找这个软件,要从【靠谱的】网站下载。保险起见,附上 2.40 版本安装包的 SHA256 校验码(如下)
f381cae0f28d72bd1380159ca80b09e5526aa53d49d8dc963f7eace0c8f32d97由于 SocksCap 只能对32位的软件进行注入。如今“64位系统”越来越流行,它就显得有点落伍了;后来有人开发了一个 SocksCap64,基本模仿 SocksCap 的功能,但可以支持64位系统。
请注意,SocksCap64 与 SocksCap 虽然名称差不多,但这俩的作者【完全没关系】。
使用过程中,有个细节要提醒一下——小心 DNS 泄露信息。
SocksCap 的界面上可以配置“域名解析”(Name Resolution)。你要记得用【远程解析】。
tsocks(Linux & Mac OS & BSD)
你可以把这个软件理解为“Linux 版的 SocksCap”。其官网在“这里”。
它的最后一个版本发布于2002年10月。可能是因为功能本身很简单,而且也不需要再加新功能,所以就没有更新了。
顺便说一下:几大主流的 Linux 发行版(Debian 家族、Fedora 家族、Arch 家族、Gentoo 家族 ......),其软件仓库中都已经包含了 tsocks。
ProxyChains(Linux & Mac OS & BSD)
proxychains 相当于 tsocks 的增强版,包括如下特性:
1. 支持【更多的】代理类型(除了各种 SOCKS 代理,还支持各种 HTTP 代理)。
2. 可以实现【链式】的代理(ProxyChains 这个名称就来自于此)
3. 用户可以定义一堆代理,让它“随机选择”
它的官网在“这里”。后来又出了 proxychains-ng (ng 表示“new generation”),官网在“这里”
顺便说一下:几大主流的 Linux 发行版(Debian 家族、Fedora 家族、openSUSE 家族、Arch 家族、Gentoo 家族 ......),其软件仓库中都已经包含了 ProxyChains 或 ProxyChains-ng。
PySocks(专用于 python)
作为曾经的程序猿,而且还比较喜欢 Python,顺便介绍一个库(如果你不是搞 Python 开发的,这个东东与你无关)。
它的代码仓库在“这里”。使用它,只需增加4行代码(如下),就可以让整个 Python 进程的网络链接都转向指定的 SOCKS 代理。
import socket
import socks
socks.set_default_proxy(socks.SOCKS5, addr, port) # addr 和 port 表示 SOCKS 代理的地址和端口
socket.socket = socks.socksocket
◇如何匿名化?
如果你使用普通的翻墙代理,数据流的示意图如下:
网络软件 <<==(进程注入工具转发)==>> 翻墙工具客户端 <<==>> 翻墙服务器 <<==>> 目标网站
为了强化【隐匿性】,你可以改用 Tor 匿名网络,数据流的示意图如下(逆向追溯已经非常难)
网络软件 <<==(进程注入工具转发)==>> Tor客户端 <<==>> Tor匿名网络(3重跳转) <<==>> 目标网站
如果你采用俺常年唠叨的【基于 TOR 的双重代理】,让某个翻墙工具作为 Tor 的【前置代理】,则数据流变得更加复杂(逆向追溯【更加不可能】):
网络软件 <<==(进程注入工具转发)==>> Tor客户端 <<==>> 翻墙工具客户端 <<==>> 翻墙服务器 <<==>> Tor匿名网络(3重跳转) <<==>> 目标网站
★方案3:对“端口转发工具”的进程注入(某些情况需要改 hosts)
(注:本文开头部分的“预备知识”已经提到了【端口转发】的概念)
◇原理
(上一章节提到)由于网络软件的千差万别,对网络软件搞进程注入,经常会出现一些【兼容性问题】。所以,咱们要转换一下思路,不去动网络软件,而在【端口转发】的软件上做文章。因为端口转发工具(比如:rinetd)通常很简单,对其进行注入,出问题的概率要小很多。
而“修改 hosts”是为了进行【域名欺骗】,从而让网络软件把数据流发送【本机】的某个端口,以便咱们实现“端口转发”。由于端口转发工具已经被注入,所以它在转发的那一瞬间,网络流量已经被重定向到指定的代理。
这个方案的原理有点复杂(比较绕),俺举2个例子,帮你理解。
例1——邮件客户端
假设你用邮件客户端软件来收发 email。并且你有多个邮箱,位于不同的邮件服务器。其中有些邮件服务器已经被 GFW 屏蔽。
如果你对邮件客户端设置了代理,那所有邮箱(包括国内邮箱)的收发都要经过代理,就不爽了。比较爽的方法是——只对【被封锁】的邮件服务器走代理。
为了达到这个效果,你需要进行如下步骤:
1. 在邮件客户端配置 POP3 和 SMTP 的服务器域名时,【不】要填写真实域名,而是填写本机地址(比如分别填写
127.0.0.1
和 127.0.0.2
)。2. 使用某个【端口转发工具】(比如:rinetd)在上述两个地址进行监听,端口号还是采用 POP3 和 SMTP 的端口号。并配置2条【转发规则】,分别转发到 POP3 和 SMTP 服务器的【真实地址】的相应端口。
3. 对“端口转发工具”搞【进程注入】(参见“方案2”)。因此,当 TCP 流量被转发的瞬间,就被自动重定向到翻墙代理
例2——系统升级
“邮件客户端”的例子比较特殊,因为网络通讯的对象(邮件服务器)是【界面可配置】滴。如果某个网络软件连接的服务器,【没有】相应的配置界面或配置文件,咋办捏?
下面俺举“Windows 系统升级”的例子。在这种情况下,并【没有】界面让你配置微软官方的升级服务器的域名或 IP 地址。这时候咋办捏?
首先,你要研究一下,系统升级软件,访问的是哪个域名的哪个端口?
其次,通过【修改 hosts】的方法,把“升级服务器的域名”指向某个【本机】地址(为了叙述方便,假设用
127.1.2.3
)。接下来的手法就差不多啦——同样对 rinetd 配置转发规则(转发到升级服务器【真实的】IP),同样对 rinetd 进行注入。
【系统级 hosts】在域名查询时具有最高的优先级,因此升级程序会误以为上述的
127.1.2.3
是升级服务器的 IP,并尝试与这个 IP 的监听端口进行通讯,于是数据会被 rinetd 收到并转发。由于 rinetd 已经被进程注入,于是 rinetd 转发数据流的时候,会被重定向到你指定的代理。◇优点1——软件级的灵活性
这个优点是相比“方案1”(VPN)而言滴。
此招数只影响某个特定的软件,所以比 VPN 更灵活。
◇优点2——更好的兼容性
相比方案2(对网络软件的进程注入),这招的兼容性更好,因为这招【不去动】网络软件,注入的对象改为“端口转发工具”。
◇缺点——适用范围很窄
由于要事先配置好“端口转发”,所以这个招数适用于——只与少数固定的“IP/域名”进行通讯的软件。
如果某个网络软件需要通讯的对端是不确定的(比如 P2P 软件,比如浏览器),就【没法】用这招。
所以说,这个方案的适用范围【很窄】。
◇软件及配置
系统级 hosts 文件
首先,所有知名的桌面操作系统(Windows/Linux/Mac OS/BSD),都可以定制【系统级】hosts 文件。
端口转发工具
端口转发的工具有很多,俺个人推荐 rinetd。理由包括:
1. 这个工具很小,很简单(越简单,搞“进程注入”的成功率越高)
2. 这个工具跨平台(Windows、Linux、UNIX 都可以用)
3. 这个工具非常老牌,很多系统的软件仓库都已经内置了。
关于 rinetd 的使用,可以参见如下博文:
《多台电脑如何【共享】翻墙通道——兼谈【端口转发】的几种方法》
进程注入工具
“方案2”已经介绍了这类工具,此处再重复一遍。
对于 Windows,你可以用 SocksCap 对 rinetd 进行注入;在 POSIX 系统(POSIX 是“Linux/Mac/BSD”的统称),可以用 tsocks 或 proxychains 对 rinetd 进行注入。
有个细节要提醒一下:
(在 POSIX 系统上)由于要对 rinetd 进行注入,所以 rinetd【不】能以常规的 daemon 方式启动;而必须用“注入工具”来启动 rinetd。
◇如何匿名化?
(这部分与前面的“方案2”相同,略)
★方案4:防火墙转发——本机模式
前面介绍的几个招数,都有一些严重缺陷,令人不爽:
方案1:VPN——不够灵活下面要介绍的是【终极大杀器】,可以解决前面所有弊端,那就是——
方案2:对网络软件的进程注入——兼容性差
方案3:hosts + 端口转发——只适用于“通讯对端比较固定”的网络软件
“防火墙”转发给“透明代理”(Transparent Proxy),然后“透明代理”再转给真实代理(比如 Tor)。
使用这个方案,网络软件完全感觉不到代理的存在。从这个角度而言,它有点像 VPN。但是它与 VPN 又不太一样,因为这个方案可以对同一个系统的不同网络行为作【细颗粒度】的区分,使得某些数据走代理,另一些数据则直连。
◇原理
这个方案的关键在于操作系统内置的【主机防火墙】。
如今的几大桌面系统(Windows、Linux、Mac OS、BSD),都自带了【内核级】的防火墙,下面俺以 Linux 自带的 iptables 来说事儿。
iptables 功能非常强,而且具备高度的可定制性。你可以定制 iptables 的规则,使得符合某些条件的数据包,被重定向到本机的某个指定端口。
然后,你用某个特定的软件充当【透明代理】,对这个端口进行监听,于是这个透明代理就可以截获这些被重定向的数据包,然后透明代理再把这些数据包转发给咱们真正需要的代理(比如 Tor)。
iptables 可以针对不同条件进行重定向,俺举几个例子:
针对“端口”的范围(只有当“源端口”或“目的端口”符合某些条件,才进行重定向)
针对“IP地址”的范围(只有当“源IP”或“目的IP”符合某些条件,才进行重定向)
针对“用户”(只对特定用户产生的数据包,才进行重定向)
针对“网卡”(只有某个网卡的数据包,才进行重定向)
......
刚才是拿 Linux 内核自带的 iptables 说事儿。
熟悉 OpenBSD 的同学,可以研究其自带的 pf 防火墙;熟悉 FreeBSD 的同学,可以研究其自带的 ipf 防火墙;看看这2款 BSD 系统是否也可以这么玩(俺自己没亲自试过,不保证)。
Windows 自带的防火墙是否能做到类似效果捏?貌似不支持。
(注:多年不用 Windows 了,写本文时,还特地开了个 Windows 虚拟机,简单看了一下内置防火墙的配置,好像没有这种功能)
◇优点1——足够灵活
在本文介绍的所有方案中,这个方案的灵活性是最好的。
前面提到:方案2(对网络软件的进程注入)的灵活性非常好,能做到【进程级】的灵活性。而方案4的灵活性甚至超过方案2,因为它能实现【数据包级】的灵活性。
◇优点2——足够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
由于这个方案依赖的是【内核级】的主机防火墙,它处在操作系统的底层。因此【不】会受到软件的影响。
另外,这个方案【不】需要搞“进程注入”,也【不】影响网络软件的稳定性。
◇优点3——不受“更换软件”的影响
由于防火墙规则针对的是数据包的属性(比如:IP、端口)以及操作系统相关的属性(比如:用户组),与网络软件本身没啥关系。
也就是说,你一旦设定好相关的规则,即使你换了不同的网络软件,这些防火墙规则依然有效(不用再改)
◇缺点——配置的门槛偏高
“门槛偏高”体现在——你必须足够熟悉操作系统自带的防火墙,懂得如何设定规则,以便对特定的数据包进行【重定向】。
◇缺点——Windows 的【可行性】,俺还不确定
关于这点,下面的某个小节会提到。
◇软件及配置
完成该方案需要三样东西:
1. 防火墙和相关规则
2. 透明代理
3. 实际的代理(比如 Tor)
重点说说前面两样。
防火墙的配置
(下面以 Linux 下的 iptables 举例)
考虑到本文只是提供思路和方法论,对 iptables 的配置,俺只提几个注意事项。具体的命令,请自行查阅手册。
【注意事项1】
iptables 默认的 table 是
filter
,大部分使用 iptables 的同学,都是针对 filter
进行配置。但本文要聊的【数据包重定向】,必须在【
nat
】这个 table 上进行配置。【注意事项2】
对于“本机模式”的防火墙转发,你需要重定向的是【本机软件】产生的数据包,所以你要在【
OUTPUT
】这个 chain 中追加规则。【注意事项3】
你需要用到
-j REDIRECT
选项和 --to-ports 端口号
选项(此处的“端口号”就是透明代理的监听端口号)【注意事项4】
如果“透明代理”位于【另一个系统】,上述 iptables 的选项要略做修改。
把
-j REDIRECT
改为 -j DNAT
(REDIRECT 与 DNAT 的差异,参见“这篇洋文”)把
--to-ports 端口
改为 --to 地址:端口
(此处的“地址”就是“透明代理”所在的另一个系统的地址)透明代理的配置
对于 POSIX 系统(Linux/Mac OS/BSD),俺推荐的是 redsocks 这个工具(官网在“这里”,官方代码仓库在“这里”)。
它的名气大(主流的 Linux 发行版,软件仓库都已经内置),支持的代理种类也齐全——可以把收到的数据包转发给各种代理(各种 SOCKS 代理,各种 HTTP 代理)。
redsocks 本身的配置还算简单。安装好之后,直接修改
/etc/redsocks.conf
这个配置文件。而且配置文件中已经写了相当多注释,很容易看懂。关于 redsocks,也说几个注意事项。
【注意事项1】
对于“本机模式”,redsocks 监听端口可以绑定到
127.0.0.1
,也可以绑定到 0.0.0.0
,但【不要】绑定到网卡的 IP 地址。【注意事项2】
如果你要转发的“实际代理”是“HTTP 代理”,要区分不同类型(参见本文开头的
预备知识章节)。
在 redsocks 配置文件中,用
http-connect
表示“HTTP 隧道”,用 http-relay
表示“HTTP 转发”。【注意事项3】
redsocks 每次接收到数据会记录日志(你可以在它的配置文件中指定日志文件的位置)
在转发失败(数据不通)的情况下,先去看 redsocks 的日志。如果 redsocks 的日志没有东西,通常说明你的防火墙规则配置错误(所以 redsocks 没收到数据)。如果 redsocks 记录了日志,你可以根据日志判断——是否在转发给“实际代理”时出了问题。
◇Windows 系统的可行性还【不确定】
这个方案能否用于 Windows 系统,俺【不】清楚。至少有两个地方存在不确定性:
1. Windows 自带的防火墙是否能做到类似的【重定向】效果
2. Windows 上是否有类似 redsocks 这样的软件(可以充当【透明代理】,并把数据转发到其它代理)
如果读者中有人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,欢迎到博客上留言。先行谢过。
◇关于 DNS 的转发
redsocks 本身支持 DNS 的转发,具体参见它的配置文件中的【redudp】和【dnstc】这两个部分。
由于传统的 DNS 协议是【UDP】,所以,一定要基于【SOCKS5 代理】才能进行转发(“SOCK4 代理”不行,“HTTP 代理”也不行)。
如果你手头只有其它代理,偏偏缺少 SOCK5 代理,咋办捏?
你可以在本地开启【DNS proxy】。这种 proxy 把自己伪装成一个 DNS server,然后把收到的 DNS 查询请求转发给真正的 DNS server。
但是 DNS proxy 把 DNS 请求转发出去,还是要走 UDP 协议,还是得依靠 SOCKS5 代理。所以你必须使用一种特殊的 DNS proxy——可以把“传统 DNS”转成“DNS over HTTPS”。“DNS over HTTPS”简称 DoH,具体介绍请看这篇博文。由于 DoH 包裹在 HTTPS 流量中,自然可以用各种代理(SOCKS or HTTP)进行转发。
Facebook 开源了一个【DoH proxy】(基于 python 开发,代码仓库在“这里”),就可以实现上述效果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体验一下。
◇如何匿名化?
(下面以 redsocks 为例)
如果 redsocks 把数据转发给普通的翻墙代理,数据流的示意图如下:
网络软件 <<==(内核防火墙转发)==>> redsocks <<==>> 翻墙工具客户端 <<==>> 翻墙服务器 <<==>> 目标网站
让 redsocks 把数据转发给本机的 Tor,就可以实现匿名化。数据流的示意图如下(逆向追溯已经非常难)
网络软件 <<==(内核防火墙转发)==>> redsocks <<==>> Tor客户端 <<==>> Tor匿名网络(3重跳转) <<==>> 目标网站
如果你采用俺常年唠叨的【基于 TOR 的双重代理】,让某个翻墙工具作为 Tor 的【前置代理】,则数据流变得更加复杂(逆向追溯【更加不可能】):
网络软件 <<==(内核防火墙转发)==>> redsocks <<==>> Tor客户端 <<==>> 翻墙工具客户端 <<==>> 翻墙服务器 <<==>> Tor匿名网络(3重跳转) <<==>> 目标网站
★方案5:防火墙转发——网关模式
接下来聊“防火墙转发”的另一个模式——网关模式。
◇原理
对于“网关模式”,你需要【N + 1 个】主机——其中的 N 个主机充当【隔离主机】,还有一个充当【网关主机】。
(注:本章节所说的“主机”,可以是“物理主机”,也可以是“虚拟机/VM”。关于“虚拟机”,俺写了扫盲的系列教程)
对于【网关主机】
“方案4”提到的那三样东西(防火墙规则,透明代理,实际代理),都在【网关】主机上进行配置。
充当【网关】的主机可以是【双】网卡,也可以是【单】网卡(到底用哪种,视具体情况而定)。
对于【隔离主机】
只需要在网卡中设置【默认网关】,“默认网关”的地址就填写“网关主机的网卡地址”。如果网关主机是【双】网卡,注意别填错喽。
◇相比“方案4”的优点——支持任何操作系统
前面俺提到:“本机模式的防火墙转发”(方案4),只能用于【桌面的】POSIX 系统,Windows 上有可能搞不定,移动设备更加搞不定。
而如果你用了“网关模式的防火墙转发”(方案5),只有“网关主机”需要是 POSIX,“隔离主机”可以是任何系统(甚至可以是移动设备)。
◇相比“方案4”的优点——降低了配置的工作量
假设你有好几个操作系统,都需要搞“防火墙转发”。如果用“本机模式”,每个系统都要配置;如果用“网关模式”,只需要对“网关主机”配置【一次】,其它几个系统作为“隔离主机”,除了设一下“默认网关”,【不用】再进行别的设置。
◇其它优点
(参见“方案4”,略)
◇缺点——配置的门槛偏高
(参见“方案4”,略)
◇软件及配置
本方案与“方案4”大致相同,只不过多了一个主机作【网关】。然后你把 redsocks 和代理软件(比如 Tor)部署到【网关】上,防火墙规则也在【网关】上设置。
由于部署方式变成【跨主机】,防火墙规则需要适当改动。说几个注意事项(以 iptables 为例)
【注意事项1】
对于“方案4”(本机模式),你要转发的数据包来自【本机】的软件,你的转发规则必须添加到【
OUTPUT
】这个 chain 中。对于“方案5”(网关模式),你要转发的数据包来自【另一个主机】,你的转发规则必须添加到【
PREROUTING
】这个 chain 中。下面这张图有助于让你理解 iptables 中不同的 chain 的拓扑关系。
(iptables 内部数据流)
关于 redsocks,也说几个注意事项。
【注意事项1】
前面提到:“本机模式”,redsocks 监听端口可以绑定到
127.0.0.1
,也可以绑定到 0.0.0.0
,但【不要】绑定到网卡的 IP 地址。而对于“网关模式”,redsocks 监听端口可以绑定到“网卡地址”,也可以绑定到
0.0.0.0
,但【不要】绑定到 127.0.0.1
。(请注意上述两者,有点差别)【注意事项2】
如果你想【混用】这两种模式(既作为网关,转发别的主机的数据包到透明代理;同时又转发本机软件的数据包到透明代理)。那么 iptables 既要设置【
OUTPUT
】这个 chain,也要设置【PREROUTING
】这个 chain。此时,redsocks 的监听端口【必须】绑定到 0.0.0.0
才能“鱼和熊掌兼得” :)◇DNS 的两种玩法
使用“网关模式”,DNS 有两种玩法:
方法1
类似“方案4”,通过配置网关的防火墙规则,使得所有“隔离主机”的 DNS 数据包被转向 redsocks 的 UDP 端口。
方法2
你也可以让“网关主机”充当 DNS server,然后在“隔离主机”中配置 DNS,指向“网关主机”。如此一来,所有“隔离主机”的 DNS 请求都由“网关主机”完成,然后“网关主机”采用【DNS proxy】的技巧(具体参见前一个章节的
关于 DNS 的转发)。
以上两种方法,都可以确保你的所有主机的所有 DNS 请求通过自己指定的代理,而你只需在网关一个地方进行配置。
◇如何匿名化?
(参见“方案4”,略)
◇网关模式下,Tor 如何部署?
对于特别注重隐匿性的同学,肯定希望让每个“隔离主机”都用上【匿名网络】(比如 Tor)。这时候就涉及到——“Tor 如何部署”这个问题。
关于这个话题,可能很多人会觉得——把 Tor 和 Tor 的前置代理都放到“网关主机”。
这么干,配置会比较简单。但俺认为这种部署方式【不好】!
因为这样部署,你的 N 个“隔离主机”会共用同一个 Tor 环境。这样有啥风险捏?具体解释请参见《为啥朝廷总抓不到俺——十年反党活动的安全经验汇总》一文中的
★【网络】层面的防范这个章节。
所以,更好的部署是:【每个隔离主机】都有自己的 Tor 客户端,“网关主机”只部署“透明代理”和“Tor 的前置代理”。如此一来,每个隔离主机都有【各自独立】的 Tor 环境。
★结尾
今天聊的只是俺个人经验,未必全面。
如果你有其它技巧,欢迎在俺博客留言,分享给大伙儿 :)
俺博客上,和本文相关的帖子(需翻墙):
《计算机网络通讯的【系统性】扫盲——从“基本概念”到“OSI 模型”》
《多台电脑如何【共享】翻墙通道——兼谈【端口转发】的几种方法》
《如何用 Privoxy 辅助翻墙?》
《扫盲 Linux&UNIX 命令行——从“电传打字机”聊到“shell 脚本编程”》
《对比4种强化域名安全的协议——DNSSEC,DNSCrypt,DNS over TLS,DNS over HTTPS》
《为啥朝廷总抓不到俺——十年反党活动的安全经验汇总》
《如何隐藏你的踪迹,避免跨省追捕》(系列)
《“如何翻墙”系列:关于 Tor 的常见问题解答》
《“如何翻墙”系列:扫盲 Tor Browser 7.5——关于 meek 插件的配置、优化、原理》
《扫盲 Arm——Tor 的界面前端(替代已死亡的 Vidalia)》
《扫盲操作系统虚拟机》(系列)
版权声明
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,作者皆保留版权。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,保持本文完整,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网址:http://programygfltn24q6foacm5gbuo3z2geub2k2k366llx3bph4ula.b32.i2p/2019/04/Proxy-Tricks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