★“北大七条”的出台
话说17日晚间,有几位北大的学生制作了一块10米长2米宽的横幅,上书“中国魂——部分北大校友暨师生敬挽”。然后拿着这个长条幅在校园内游行。到了深夜时分,参与校内游行的学生越聚越多。大伙儿就提议,干脆到广场上去。于是,一干人等(据说有上千人)就从北大校园一路走到天安门(到达广场的时候已是次日凌晨4点,精神可嘉)。
那会儿还是大清早,广场上除了学生,大概也没多少市民。于是这拨学生就开始考虑接下来该咋办?估计很多学生对2年多以前的“八六学潮”还是记忆犹新。“八六学潮”没有持久,有很多原因(俺的分析在“这里”),其中之一就是:缺乏明确的,统一的政治诉求。所以,纪念碑周围的学生们就开始讨论他们的政治诉求。最终商定了七条要求——也就是后来闻名海内外的“北大七条”。
★“北大七条”的两个版本
为了写这个系列,俺特地参考了不少相关的资料(书籍、网站),以求尽量真实。关于“北大七条”,俺发现有两个版本,流传较广。
下面俺来考据一下,哪个版本比较靠谱。
◇版本1
一 公正评价胡耀邦的政绩,肯定民主自由的宽松的政治环境;
二 彻底否定“清除精神污染”与“反自由化”运动,并为这次运动中蒙受不白之冤的人平反;
三 要求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子女向全国人民公布其财产状况;
四 允许民办报纸,开放报禁,制定新闻法;
五 增加教育经费,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;
六 取消北京人大常委会违反宪法而制定的限制游行的“十条”;
七 对此次活动作出公开的报道,见诸党政机关报。
◇版本2
一 重新评价胡耀邦同志的是非功过,肯定其民主、自由、宽松、和谐的观点;
二 彻底否定“清除精神污染”和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”,对蒙受不白之冤的知识分子给予平反;
三 国家领导人及其家属年薪及一切形式的收入向人民公开,反对贪官污吏;
四 允许民间办报,解除报禁,实行言论自由;
五 增加教育经费,提高知识分子待遇;
六 取销北京市政府制定的开于游行示威的“十条”规定;
七 要求政府领导人就政府失误向全国人民作出公开检讨,并通过民主形式对部份领导实行改选。
◇哪个版本是真的?
这两个版本的头6条大同小异。但是【第7条完全不同】。那么,到底哪一个版本是真实的捏?
版本1的出处比较丰富,有如下几个:
1. 香港记者协会出版的《人民不会忘记——八九民运实录》
2. 当事人之一张伯笠所写的回忆录《逃亡者》
3. 当事人之一李进进的文集(相关页面在"这里")
4. 《“六四”事件民间白皮书》第30页(书中的备注称:提及的“北大七条”引自李进进文集)
另外还有如下照片,也是这个版本的佐证。
(北大七条)
版本2的出处比较单一,主要来自于《天安门文件》(又名《中国“六·四”真相》)。
另外,维基百科的“六四事件”词条不知何故也采用此版本。不过维基百科还算客观,在该词条的备注中,注明了“北大七条”存在多种版本,维基引用的是《中国“六·四”真相》的版本。
从资料出处来看:版本1有多个比较可信的来源。比如:张伯笠是那天参与讨论北大七条的学生之一;李进进是当天向人大常委会递交请愿书的学生代表之一。
从当时形势来看:18日那天,大学生刚开始准备政治请愿,学生和政府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激化,不太可能提出像“版本2”这么激进的政治要求。
综上所述,俺倾向于认为:版本1是真实的。
★《天安门文件》为何失实?
至于《天安门文件》一书,为啥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失实,俺顺便来聊一下:
在前一个帖子,俺大致介绍过这本书的来历。此书很大一部分内容,是当时的党国爪牙(比如国安人员)搜集的报告,这些报告会逐级上传,最终到达裆中央。照理说,“北大七条”是学生提出的最主要的政治诉求,当时广场上肯定有便衣人员把这一幕给详细记录下来。这帮爪牙连某某大学在几月几日几点几分贴出几张大字报,都数得一清二楚。如此敬业的爪牙,没道理把“北大七条”这么重要的东西给搞错了。
所以,比较大的可能性是:爪牙们提交报告之后,在到达裆中央之前,中途被人篡改了。那么,会是谁干的捏?
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,俺先来聊一下当时朝廷高层的情况。本系列的头几个帖子,俺已经花了很多口水,介绍当时朝廷中的两大派系——改革派和保守派。这两派的关系,可谓水火不容。想当初老胡就是因为“八六学潮”没处理好而下台。老胡被废之后,保守派本来想趁机拿下总书记的宝座,可惜老邓又扶了赵紫阳,让保守派美梦落空。如今,大学生借着悼念老胡,掀起新一轮学潮。对保守派而言,这是个天赐良机。对这次学潮,老赵如果没处理好,也很可能下台并导致改革派元气大伤,那保守派就可以从中得利。
而当时帝都的市长是陈希同,市委书记是李锡铭。这两个家伙恰好都属保守派,据说他俩跟李鹏的关系还挺密切。而李鹏这个人,一直不满足于总理这个位置,老想把赵紫阳挤掉,自己当总书记。所以,当这份报告送到北京市政府手中的时候,很可能就被篡改了。至于是北京市一级的人自作主张篡改,抑或是得到更高一级官员的授意,就不好说了。
篡改者的目的,就是故意夸大学生的要求,让高层(主要是八元老)觉得学生很激进。大伙儿想想看,“北大七条”的最后一条被改为:
要求政府领导人就政府失误向全国人民作出公开检讨,并通过民主形式对部份领导实行改选。这样一种说法,无疑会激怒八元老,尤其会激怒老邓。后续的帖子,俺还会提到保守派的另外一些伎俩——通过这些伎俩,保守派逐步地让老邓觉得,这帮大学生已经不是“人民内部矛盾”,而是“敌我矛盾”。
以上部分是俺个人的推测,欢迎列位看官拍砖。
★人民大会堂的请愿
分析完“北大七条”的真伪,接下来稍微介绍一下那天的请愿过程。
话说那天拟定出7条政治诉求后,还没到上班时间。于是学生们就到人民大会堂门前等着(人民大会堂就在天安门广场边上)。等到里面上班了,就选出4个学生代表(王丹、李进进、郭海峰、张志勇)进大会堂提交请愿书。
当时和学生代表交涉的,是人大信访办的官员。这些官员根本就没把这些学生放在眼里,拿到请愿书之后,只是简单说了句“要研究一下”,就想把学生们打发了。大会堂门口的这些学生,当然晓得政府官员在敷衍了事。但是他们都比较犟,一定要全国人大派出正式代表,接受学生的请愿书。而全国人大的官员,在上级没有指示之前,又不敢轻举妄动。于是双方就这么耗着——从上午耗到下午,再从下午耗到晚上。很多学生是17日深夜从北大徒步走到广场,然后又在大会堂门口不吃不喝,静坐到18日晚上,实在是毅力惊人。
(香港《亚洲新闻周刊》89年5月那期的封面 |
地上铺的是“中国魂”横幅,横幅上放的白纸写着“北大七条”, |
拿话筒的是李进进,拿相机拍照的是政法大学的项小吉) |
随着时间的流逝,大会堂门口的学生越来越多,各个大学的人马都加入进来——很多学生本来要到纪念碑搞悼念活动的。搞完悼念,也顺便加入到静坐的队伍中。据李进进回忆,他当时已经做好连续静坐几天几夜的准备,还叫人回北大拿些棉衣棉被。
到了晚上7点多,随着静坐队伍迅速扩大,官方终于做出让步——人大常委会派出几个知名的代表(以“宋世雄、刘延东”为首)到大会堂外面跟学生见面,并当面接受了请愿书。顺便说一下:刘延东当时任全国青联主席,后来高升至政治局委员;至于宋世雄,央视体育频道的名嘴,90前的网友应该很熟悉。
既然人大已经派代表接受了学生的请愿,一部分现场静坐的学生认为目的已经达到,纷纷散去;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满意——毕竟刘延东当时只是个小官,宋世雄虽然名气大,也还是个小官。这部分学生认为,政府应该派出级别更高的官员出来跟学生见面并接受请愿书。于是,这群不甘心的学生就高举着“中国魂”的大横幅,一路奔向中南海(朝廷重量级的官员都住在那儿)。之后,就发生了“六四运动”中,第一起流血事件——新华门事件。
下一个帖子,俺介绍一下新华门事件的经过。
回到本系列的目录
版权声明
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,作者皆保留版权。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,保持本文完整,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网址:http://programygfltn24q6foacm5gbuo3z2geub2k2k366llx3bph4ula.b32.i2p/2012/01/june-fourth-incident-12.html